- 相關推薦
蜀國怎么滅亡的
閱讀精選(1):
蜀國怎樣滅亡的?十大原因揭秘蜀國滅亡背后的秘密!
蜀國怎樣滅亡的,這是三國愛好者津津樂道的話題。其實,一個國家的滅亡,有十分多的原因,蜀國怎樣滅亡的同樣有很多原因。蜀國作為天府之國,為什么在三國鼎立時期最先滅亡呢?蜀國怎樣滅亡的的原因也成為許多史學家探討的主題。這天,小編搜集了蜀國怎樣滅亡的相關資料,整理成以下蜀國怎樣滅亡的十大原因供大家參考。
“蜀國怎樣滅亡的”原因一:
自古以來人心的向背是決定戰爭成敗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在東漢末年的時候,當時漢朝長達400多年的歷史沉淀還是很深入人心的,所以漢獻帝雖然是個公認的傀儡皇帝,但還是一面很重要的政治旗幟。曹操就及時的抓住了歷史機遇挾天子以令諸侯,最終統一了中國的北方。而劉備則是憑借著自我漢室宗親的特殊身份和“興復漢室”的政治口號而崛起,并且先后取得了荊州和益州。曹丕是公元220年篡漢建立曹魏政權的,劉備是夷陵之戰后公元223年在白帝城去世的,這些事件到公元263年蜀漢滅亡的時候已經過去四十多年了。所以到了蜀漢政權后期的這個時候,人心的向背,已不再思漢。蜀漢政權建國之初的這個政治優勢早已是不復存在了,這恰好揭示了蜀國怎樣滅亡。
“蜀國怎樣滅亡的”原因二:
關羽大意丟失荊州和蜀漢在夷陵之戰的慘敗,造成諸葛亮著名宏偉的隆中對計劃無法實現其偉大的戰略意圖,并且以此為轉折點,蜀漢政權開始由鼎盛時期走下坡路了。雖然之后諸葛亮和姜維等人憑借自我的才華苦苦的支撐蜀漢政權的艱難局面,但這已經為蜀漢政權40多年后的滅亡埋下了最大的伏筆。其實孫劉兩家的聯盟一向是曹魏政權最為頭疼的一件事情。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后到公元219年孫權成功的偷襲荊州為止,這10多年的時間能夠說是孫劉聯盟的蜜月期。孫權把重要的戰略要地江陵借給了劉備,同時還把妹妹也嫁給了他。而曹操則經常被兩家打的東西兩線不能相顧,劉備最后之所以能夠順利的拿下漢中地區,和孫權全力出兵合肥牽制曹操的主力部隊也有很大的關系。如果我們此刻做個大膽的假設,當年關羽在襄陽水淹七軍,震動的曹操險些準備遷都的時候,劉備率益州之眾出兵關中秦川,孫權則率江東之眾全力出兵淮南和徐州,這樣東西萬里全線出擊,彼呼此應、乘銳助勢、蠶食曹魏,完全能夠到達中原震動、人心思變的局面。曹操要同時應付幾路大軍的猛攻那可就真的是很危險了,這也正是諸葛亮的隆中對計劃要到達的戰略效果啊?上н@個時候關羽沒有執行好聯吳抗曹的策略,同時孫權的私心也破壞了蜀漢的大好局面,趁關羽的荊
州主力和曹操鏖戰襄樊的時候,出兵從背后偷襲了荊州,并且殺害了關羽父子,嚴重破壞了孫劉聯盟,從而又引發了之后的吳蜀夷陵之戰。在那里我還順便說一下,夷陵之戰表面上是東吳取得了巨大勝利,并且從此確立了三足鼎立的戰略形勢。但實質上是一場吳蜀兩家兩敗俱傷的戰爭,造成了蜀弱吳孤的困難局面,從此曹魏政權在北方經過多年平靜的休養生息之后,確立了相對于吳蜀的絕對優勢局面,這成為蜀國怎樣滅亡的重要原因。
“蜀國怎樣滅亡的”原因三:
雖然益州從區域上來說是當時漢末十三州中最大的州之一,而且地勢也是最為險要的,但蜀漢政權的實際統治區域卻就只有這一個州。就是這么一個州,其南半部(主要是貴州和云南地區)還是十分荒涼蠻夷的地區,蜀漢政權實際上的統治區域只有益州的中部和北部。當時東吳政權占有東南的揚州、荊州和交州三個州,而曹魏政權則擁有中國北方的九個州,所以蜀漢政權實際上是三國之中最為弱小的。
大家都明白中華禮貌的精髓和發源都在北方中原地區黃河流域,而益州卻是相對閉塞落后的西南偏遠地區,所以蜀漢政權無論從人口、文化、資源、軍力、人才等等方面,實力都遠遠的不如占據中原地區并經營多年的曹魏政權。在那里我們就僅僅從兵力上進行一下比較,蜀漢滅亡前夕其全國的軍隊加起來只有不到10萬人,僅僅是曹魏全國總兵力的五分之一,而曹魏直接出兵征討蜀漢的就有近20萬大軍。另外,我們從中國歷史的規律上來看,除了朱元璋的明朝之外,也基本上都是由北而南統一全國的。蜀國怎樣滅亡的,在這個原因里可見一斑。
“蜀國怎樣滅亡的”原因四:
蜀漢政權后期由于地方偏于西垂相對閉塞,初期蜀漢政權建國時候的人才到后期又逐步的凋零了,出現了嚴重缺乏人才的局面。所以也就出現了后人常說的“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這樣的成語。而曹魏政權地處中原地區地大物博,人才是一代之后一代不斷的涌現,所以到了三國的后期,無論是在人才的質量還是數量上,曹魏政權都要遠遠的超過了蜀漢政權。諸葛亮用人和曹操的區別在于,諸葛亮很注重人才的品德,甚至于重德要超過重才,所以諸葛亮提拔的人才在政治上幾乎都是很清廉的,貪污腐化的十分少,但這些人才很少是一流的大人才。另外蜀漢政權中類似魏延、李嚴和廖立這樣被殺和被廢的人才也不在少數啊。其實大家都明白曹操麾下的著名謀士郭嘉的生活作風就不是很好,以前被朝臣陳群所檢舉,但曹操就是不拘一格的提拔和重用他,同時他也為曹操統一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諸葛亮和劉備都是很重用荊州入川的舊部和一些外來的人才,比如諸葛亮去世之后掌權的蔣琬、費祎都是荊州的舊部,而姜維則是涼州人氏。沒有很好的開發和培養益州本土的人才,這不僅僅造成蜀漢政權后期人才的匱乏,而且還造成了蜀漢政權內部很深的矛盾,這成為了蜀國怎樣滅亡的重要因素。
“蜀國怎樣滅亡的”原因五:
蜀漢政權在戰前的軍事上和心理上的準備都很不充分。自從公元244年蜀漢大將王平在漢中擊退曹魏大將軍曹爽之后,曹魏已經快20年沒有進攻蜀漢的邊境了。而且曹魏政權一向以來的戰略方針都是先吳后蜀,所以蜀漢君臣上下對于曹魏的入侵確實是沒有做很認真的準備。當時在曹魏在準備討伐蜀漢之前,很多大臣包括曹魏名將鄧艾都上書表示了反對的意見,只有鐘會一個人極力支持討伐蜀漢,最后在曹魏掌握實際權力的司馬昭力排眾議調整了戰略方針,決定了先滅蜀后滅吳的正確方案。并且在出兵蜀漢之前曹魏大肆的制造準備攻打東吳的聲勢和假象。連蜀漢的名將姜維都被假象所欺騙了,沒有及時的做好迎接大戰的準備。之后等姜維發覺之后雖然也做了一些補救和調整,但由于蜀漢政權政治上的腐敗而反應得很遲緩,所以漢中地區很快就淪陷失守了,而姜維也險些被鄧艾困在了西北的沓中。蜀國怎樣滅亡的,在這個原因中能夠找到。
“蜀國怎樣滅亡的”原因六:
蜀漢后期在政治上已經趨于腐敗了,尤其是在后期的賢臣蔣琬、董允和費祎先后去世之后,姜維又長期帶兵在外主持北伐曹魏的事宜,朝廷中已經沒有賢臣能夠管得住劉禪了。劉禪也是慢慢的長大了,自主權也越來越大了,也就逐步開始信任一些庸臣甚至是奸臣,最后構成了大家明白的劉禪愚暗、黃皓竊權的局面。連掌握著蜀漢軍政大權的大將軍姜維都害怕的不敢隨便入朝,最后率軍隊跑到西北的沓中去屯田避禍了。其實即便是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雖然之后也得到了劉禪的提拔,人品估計也不會很差,但也是個十足的庸才。在抗擊鄧艾大軍入侵的時候,以前就有人正確的推薦他守住險要的地方,等待姜維主力部隊的回援,那樣鄧艾的孤軍被兩面夾擊就很危險了?上еT葛瞻當時報國建功心切,貿然出兵迎戰,結果是父子戰死全軍覆沒。自這一戰后鄧艾就毫無阻擋長驅直入的打到了成都城下。大家都明白劉禪在投降曹魏之后有個著名的“樂不思蜀”的典故,由此足可見劉禪昏庸愚昧的程度,蜀國怎樣滅亡的不言而喻。
“蜀國怎樣滅亡的”原因七:
到了蜀漢政權的后期,蜀漢政權內部的政治矛盾已經十分激烈了,尤其是益州土著勢力和外來勢力之間的歷史矛盾一向就很深。劉備在巧取豪奪益州的時候,起主要作用的就是荊州帶來的軍隊和人才,所以很自然的就構成了外來勢力集團。雖然以前劉備和諸葛亮在平定益州后為了籠絡當地的人心,也起用了一些益州名望很高的土著人士,但大多是一些清職或者地方官員,實際上是難以進入蜀漢的中樞權力機構。到了蜀漢后期的時候,由于外來勢力集團人才的逐步凋零,益州土著勢力開始上升和強大起來,這個矛盾就進一步加劇了。所以當鄧艾的大軍攻打到成都城下時,其實蜀漢政權還遠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至少還有必須的力量能夠進行抵抗,完全能夠等待姜維的主力部隊回來增援和解圍。但蜀漢政權的內部到處都充滿了投降的論調,益州本地土著勢力竟然無人愿意為蜀漢政權拼死一戰啊。那里需要再補充說明一個狀況,司馬昭在蜀漢政權滅亡之后,把所有的外來勢力都遷出了益州,以鞏固對益州地區的統治,這說明他是清楚的看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的,蜀國怎樣滅亡這個問題逐漸清晰。
“蜀國怎樣滅亡的”原因八:
公元234年諸葛亮北伐在五丈原去世之后,名將姜維就一向是蜀漢中后期的中流砥柱。尤其是在公元253年費祎遇刺身亡后,就再也沒有人能夠制約他了,所以他的軍政權力就開始逐步擴大,并且當上了蜀漢政權的大將軍。他以前就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投奔蜀漢的曹魏降將,諸葛亮一向都十分欣賞他的才干,并且也一向在極力的培養他,同時他自我也有相當的潛力和才華。他十分感激諸葛亮的知遇之恩,并且繼承了諸葛亮的北伐遺志,連年主持出兵北伐曹魏。從公元247年到公元263年先后就有九次之多,但是收效甚微,反而損耗了蜀漢有限的國力,造成兵疲民困的局面,加速了蜀漢的滅亡進程。其實這中間的道理是很簡單的,小國與大國去拼消耗,從大局的角度上看肯定是得不償失的,這是蜀國怎樣滅亡的重要原因。
“蜀國怎樣滅亡的”原因九:
姜維在漢中地區的戰術布置上出現了嚴重的失誤。漢中地區是益州北方最重要門戶,自古就有“無漢中就無益州”的說法。本來漢中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地方,當年的曹操和劉備都是花了很大氣力才艱難拿下來的。自公元219年劉備留下大將魏延鎮守漢中以來,蜀漢政權在戰略部署上都是把重兵布置在外圍的據點進行御敵,而不把敵人放進平原的腹地。公元244年,曹魏大將軍曹爽以前親自率領十多萬大軍攻打漢中,蜀漢大將王平當時以不滿三萬守兵采取這種方法成功的守衛了漢中。但是在姜維掌握了蜀漢的軍政大權之后,他認為以前的方法是能夠御敵,但卻不能取得更大的勝利戰果。如果把敵人引入到漢中的腹地,然后四面據點人馬出動以夾擊和騷擾之,就能夠到達全殲敵軍的目的。其實一個相對弱小的國家是經不起任何大的錯誤和閃失的,而就應采取更為穩妥的防守方針,不就應采取如此賭博性質的冒險戰術。他的這種戰術方法遇到實力不強的敵人尚能夠應付,但若遇到強大數倍的敵人,無異于是在放虎出山啊。而且姜維長期以來用心組織北伐,他的戰略思路就是典型的重攻不重守,并沒有把重兵屯集在漢中,最后反而把大部隊拉到西北的沓中去屯田,結果是由于在漢中雙方兵力懸殊城門大開,所以鐘會就迅速的占領了漢中,造成了蜀漢政權在
這次戰役中從一開始就陷入很大的被動,蜀國怎樣滅亡的不得不成為大家討論的話題。
“蜀國怎樣滅亡的”原因十:
東吳方面沒有全力和及時的救援蜀漢政權。其實在那里面也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曹魏在出征蜀漢之前大造聲勢要出兵東吳,使得東吳方面也不敢隨便輕舉妄動。另一方面東吳屯駐重兵在蜀吳的邊境,其真實意圖是在觀望形勢和想趁亂吞并一部分蜀漢益州的土地,而不是真心的來幫忙蜀漢抗敵,所以蜀漢將領羅憲看出了他們的企圖,也一向拒絕他們入境參戰。其實這個時候即使東吳全力出兵淮南來牽制曹魏,也好處不是很大了。因為曹魏在北方休生養息經營了多年,此刻的國家實力相對東吳和蜀漢來說已經是具有壓倒性的優勢了,它完全能夠應付兩線作戰。東吳沒有救援雖然是蜀漢滅亡的一個因素,但已經不是十分重要了,所以我就把它放在了最后一條。以上十個原因,清晰的揭示了蜀國怎樣滅亡的。
閱讀精選(2):
蜀國是怎樣滅亡的?諸葛亮錯誤選取繼承人
蜀國是怎樣滅亡的,三國時期,蜀漢政權在諸葛亮等一大批頂尖謀士以及將領的幫忙下,一度向著恢復漢室江山而緩步前進。雖然最后蜀漢還是沒有走向最后的勝利,最終走向滅亡,那么蜀國又是怎樣走向滅亡的呢,下方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蜀國是怎樣滅亡的。
蜀國是怎樣滅亡的諸葛亮錯誤選取繼承人
一:架空劉禪。劉備死后,由于劉禪年幼,由諸葛亮執政。當劉禪長大成人后,諸葛亮理應把大權移交給劉禪。
但諸葛亮沒有這樣干,而是把軍政大權進一步控制在自我的手中。更派人監視后主的一舉一動。令劉禪敢怒不敢言,劉禪想搶回大權,但滿朝都是諸葛亮的親信,只好信任宦官黃皓,造成千古遺憾。
二:窮兵黷武,禍國殃民。諸葛亮在執政期間,僅為完成“先主之心愿”和他自我的“隆中對”的策略而不顧國力民力,六出祁山。由于力量相差太遠,無法收復中原,反而令國家背上一個大包袱,并直接影響他的繼承人姜維,令北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三:不挖掘,吸收,培養新人才。劉備死后,諸葛亮不挖掘,吸收,培養新的人才。原先的老后,造成人才青黃不接,“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可悲局面,駕駛了蜀國的滅亡。
四:壓抑,把擊原有優秀人才。劉備死后,很多優秀人才得不到重用。如趙云老死贖中。而很多虛有其表的得到重用。
五:處理內部矛盾不恰當。對內部將士之間的矛盾,諸葛亮采用兩邊安撫的方法。劉備在世時,封關羽,趙云,張飛,馬超,黃忠為五虎大將,時關羽不受。諸葛亮讓費詩拍關羽的馬屁,令關羽更加驕橫,為失荊州埋下禍根。對魏延和楊儀的矛盾,同樣采用兩邊安撫的方法,使兩人矛盾無法根除,為魏延造反埋下禍根。
六:不敢直言劉備過失,不敢勸阻劉備過錯。劉備調諸葛亮入川,授意留關羽守荊州。諸葛亮明知關羽不可當大任而不讓趙云代關羽守城,對失荊州有不可推卸的職責。劉備東征東吳,不敢直言利害,也不要求從軍,只負責后方建設,導致劉備兵敗,死于白帝城。劉備說:“若法正在,安有此敗?”可見對諸葛亮失望至極。
七:錯誤選取繼承人。諸葛亮將自我的繼承人定為只懂打仗的姜維。費煒等只是過渡人物。造成姜維執政后,不顧人民幸福和國力強弱,強行九伐中原而血本無歸,加速蜀國亡國的痛苦局面。
八:不懂處理后事。在五丈原,諸葛亮臨終前將大權交給一介書生楊儀,而楊儀與宿將魏延有極大的矛盾。楊儀獲大權后剝奪魏延兵權,逼使魏延反亂,無人附和而逃亡,后被馬岱追殺,自毀長城。
九:對江東一味退讓,令江東得寸進尺,造成部下失和。難道僅為“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隆中對?
十:任人唯親。對街亭這樣的重地交給劉備臨終時一再叮嚀要留意的馬謖,不起用優秀人才如趙統,趙廣。
閱讀精選(3):
蜀國走向衰落的原因我想了一下有相當多,主要的有:
一、大意失荊州
荊州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西接東川、東可攻吳國腹地、北可進中原,本來諸葛孔明和關羽一同守備荊州,但無奈于和劉備一齊進川的龐統在落鳳坡死與張任的亂箭,于是諸葛孔明動身和劉備會合,在荊州就剩下了關平與馬良等人,在劉備順利拿下西川后,命令關羽繼續守備荊州,過了不久劉備進位漢中王,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在荊州已成為一方的軍閥。于是關羽自我發動了襄樊之戰,雖打敗于禁斬了龐德,卻中了曹仁的毒箭,后東吳的呂蒙用計成功在荊州登陸致使關羽大意失荊州并敗走麥城。從而使荊州5郡歸了孫權。關羽自我的驕傲自大、剛愎自用害了自我還害了國家,使蜀國丟失了這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兵家必爭之地。不光是軍事方面,在經濟方面也大受挫折。
但為什么劉備與諸葛亮允許關羽發動這次襄樊之戰,并在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時,沒有派一人去駐守荊州更沒有派一支人馬去接應關羽,當時蜀國剛奪取西川,武將有關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魏延馬岱嚴顏等人,為什么沒有派隊伍去支援關羽,難道害怕關羽在荊州做大成為一方霸主(前面已經說了,關羽在荊州已經沒人能管得了了),還有一個就是蜀國成立以后,肯定要按功能封賞,諸葛亮是不是覺得關羽是他權利路上的絆腳石,劉備和諸葛亮故而借刀殺人?殺了關羽以后,諸葛亮在蜀國權頃朝野。。。。。。
二、夷陵之戰
關羽死后為了給兄弟關羽報仇,劉備不顧朝野群臣的反對,毅然出兵十多萬興師伐吳,諸葛亮畢竟足智多謀啊,明白這次打東吳肯定是要失敗的,就沒跟劉備一齊去,而且劉備帶得文武大臣就沒拿得出手的,上方提到得個個武將和有名的謀士都沒跟隨劉備討伐吳國,再說了關羽先前打襄樊時就就應派支人馬去接應,此刻人死了地盤沒了才想起去報仇,到底是為了兄弟去報仇還是為了去奪丟失的地盤?劉備在一個叫猇亭的附近安營扎帳,把部隊所有的營帳按一字排開,后世形容劉備的營帳多的不可記數便稱”連營七百里”,結果拿給東吳一把火燒得精光,所剩兵馬不多逃到了這天的白帝城,到了白帝城覺得無顏見蜀中父老郁郁而終,在白帝城”劉備托孤”把阿斗拜托給了諸葛亮。從此諸葛亮就開始了在蜀國的獨斷專行的獨裁統治。
這一次大戰使蜀國損失了10多萬的部隊,讓本來就資源匱乏的蜀國更加被動(大家都明白這句話”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因為蜀國境內什么最多?山地最多?所以能夠用的土地與資源并不多),再加上這次又大敗而歸,蜀國大傷元氣,三國鼎立的局面已經構成蜀國比另外兩國稍弱的情形。
三、六出祁山
劉備死后諸葛亮的地位其他人望而卻步,能夠說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諸葛亮對阿斗進言要興兵伐魏,出漢中經斜谷,定軍山,子午關,陳倉攻擊天水和長安,想一戰定中原,雖然那時曹操已死,曹睿即位但曹丕在位時,很少發動戰爭所以讓魏國得到了休養生息的機會,魏國當時兵強馬壯,雖然前期沒人是諸葛亮的對手,讓蜀國節節勝利,但當曹睿重新啟用司馬時,給諸葛亮造成了相當大的麻煩而且差不多就和諸葛亮打個平手,諸葛亮前5次出祁山和駟馬兩個互有輸贏,但當第6次討伐魏國時,諸葛亮成了五丈原的一顆恒心,自我把命搭在那里不說,而且蜀國并沒有在這6次討伐中占到任何便宜,并沒有開疆闊土,反而耗費了蜀國超多的物力,人力,財力;而吳國這時在干什么呢?在陸遜的帶領下吳國十年沒有發動一次戰爭,自我國內休養生息。
四、其他原因
諸葛亮死后,蜀國完全靠姜維撐起了蜀國的全部江山,諸葛亮為了先帝的遺愿而六出祁山,而姜維N次出祁山是為了丞相的知遇之恩,為了完成丞相的夢想,蜀國多年經過戰火的洗禮,已民困馬乏國力空虛,姜維還要硬起頭皮討伐魏國,可結局還不是一樣。蜀國后期的人才凋零現象相當嚴重,武將根本就沒什么人了,除了文武全才的姜維關興夏侯霸王平還有誰?文官根本就叫不上名字全是碌碌無味之輩,而諸葛亮的”揮淚斬馬謖”也加速了蜀國的人才凋零,當時諸葛亮是放馬謖好還是斬馬謖好?放了他讓他戴罪立功繼續發揮余熱,萬一沒殺他以后他犯下比丟失街亭更嚴重的錯誤的呢?宦官黃浩這個殲賊,禍害蜀國忠良讓皇帝整天沉迷與酒色不能自拔。當然阿斗也有不可推卸的職責,畢竟他才是蜀國的皇帝,但卻是一個不則不扣的昏君。
【蜀國怎么滅亡的】相關文章:
魏國怎么滅亡的07-07
英語小短文:書寫會滅亡嗎03-01
作文怎么寫06-02
征文怎么寫02-10
海嘯是怎么形成的10-13
化石是怎么形成的10-06
生龍活虎怎么造句10-06
花團錦簇怎么造句10-06
高尚怎么造句10-06
興高采烈怎么造句10-06